美食烹饪 营养健康 食疗食谱 您的私人营养健康顾问
肾功能衰竭食谱概述
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。

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恶化的临床综合征,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、水、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。广义而言有肾前性(脱水,休克)、肾性(各种肾小球疾患)及肾后性(梗阻性病变引起);狭义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又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,由缺血、缺氧及肾小管中毒引起。急性肾功能衰竭时,病人出现萎靡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,不同程度的水肿、高血压、尿检异常,有血尿、蛋白尿,管型尿,特别是可见到宽大的肾功能衰竭管型。

慢性肾功能衰竭系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,毁损肾功能,引起氮质血症、水电解质紊乱、酸碱平衡失调等临床综合征状。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、呕吐、口有异味、高血压、心力衰竭、心包炎、贫血及出血倾向等。
营养原则
急性肾功能衰竭
1、供给热量
每天应按35~40kcal/kg(体重)计算,如每天能摄入葡萄糖200g,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蛋白质的自身分解代谢。
2、供给蛋白质
为了减轻尿毒症症状,饮食中的蛋白质每天不超过0.38g/kg(体重),并选用优质蛋白质。如施行透析术,则须另外补充。进入多尿期后,每天蛋白质供给0.5~9.8g/kg。
3、供给脂肪
脂肪不受限制,以增加热量供应。
4、补给水分
应限制水分,每天约供给400~500ml,再加上前一天的尿量;小儿则以补充非显性失水每天15ml/kg计,再加上前一天的尿量。多尿期补充液量是尿量的1/3~2/3。
5、钾及钠盐摄入
血钾升高对生命是重大威胁,饮食中的钾应限制在600~2000mg以内,忌食果汁;钠盐限制在250~1500mg以内。在多尿期,如尿量>1500ml,应酌情补充钾盐。

慢性肾功能衰竭
1、供给热量
每天最好能供应2000~3000kcal或35~40kcal/kg(体重),由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提供。
2、供给蛋白质
根据肌酐清除率来决定。第II期(肾功能不全代偿期)每天供给蛋白35~40g,尿毒症末期每天供给18~20g。低蛋白饮食可以降低血尿素氮。
3、水分及盐类摄入
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第II期,有多尿倾向,如无浮肿,尿量较多,每天在1500ml以上,而饮水原则是少量多次饮用,不加严格限制。晚期少尿病人,则以量出为入为原则。多尿时钠盐3~5g/d,少尿时限制钠及钾盐摄入,可将水果、肉类及蔬菜经过烹调后倒去汤汁,以除钾盐。
适宜食物
1、主食及豆类的选择
麦淀粉、玉米面、玉米渣、大米、小米、燕麦、高粱米、赤小豆等。
2、肉、蛋、奶的选择
鸭肉、鸡肉、青鱼、草鱼、鲤鱼、银鱼、鲫鱼、黑鱼、鲤鱼、田螺、青蛙、牛奶、鸡蛋等。
3、蔬菜的选择
冬瓜、黄瓜、苋菜、生菜、青椒、苦瓜、白菜、节瓜、茄子、莴笋、黄花菜、紫菜、荸荠、金针菇等。
4、水果的选择
西瓜、猕猴桃、葡萄、山楂、苹果、柑、橘、草莓、菠萝、桃、菱角等。
饮食禁忌
1、限制食盐
根据病症的不同,应为无盐或少盐饮食。忌食咸菜、酱豉、腌腊制品。
2、忌高蛋白质食物
蛋白质代谢可加重肾脏负担,故不宜食用,如黄豆、豆浆、豆腐等。
3、忌高脂肪食物
对肾脏疾病患者同时有高血压和贫血症状者不宜摄入肥肉、蛋黄、动物肝脏等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食品。
4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
多种香料、胡椒、辣椒、咖喱、芥末等对肾脏有刺激作用,应禁用。
5、忌含有高嘌呤食物
食物中的嘌呤含量高,在代谢过程中会加重肾脏负担,如猪头肉、沙丁鱼等。
一日参考膳食
急性肾功能衰竭
早餐:玉米粉、燕麦、冬瓜,如:玉米面发糕、燕麦粥、烧冬瓜;
加餐:牛奶加糖;
午餐:麦淀粉、西红柿、鸡蛋,如:麦淀粉蒸饺、西红柿鸡蛋;
加餐:蔬菜,如:黄瓜;
晚餐:面粉、豆沙、鸡肉、粉条、白菜如:豆沙包、鸡肉炖粉条、清炒白菜。

慢性肾功能衰竭
早餐:牛奶、糖、麦淀粉,如:牛奶加糖、麦淀粉饼;
加餐:水果,如:西瓜;
午餐:大米、木耳、小白菜、酸奶,如:米饭、白菜木耳、果味酸奶;
加餐:水果,如:梨;
晚餐:麦淀粉、草鱼、萝卜,如:麦淀粉面条、清蒸草鱼、红烧萝卜。
备注
肾衰病人护理知识:
1、病情观察:严密观察病情变化,每日测体重、血压、记出入水量,观察体内液体滞留情况;
2、对症护理:呕吐、腹泻频繁的患者应注意水、电解质紊乱,出现有关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师;因脑部异常表现或低钙而出现抽搐、烦躁不安时应保护患者以免自我伤害,并立即通知医师;呼吸有氨味者,易并发口腔炎,应加强口腔护理;
3、一般护理:给予高热量、高维生素、优质低蛋白饮食,可根据肾功能调节蛋白质摄入量,高血压者应限钠盐的摄入,若已进行透析治疗,则应予以优质高蛋白的饮食;对卧床休息,意识不清、烦躁不安、抽搐、昏迷者,应安放床栏,加强巡视,以防坠床;皮肤护理由于代谢产物储留导致皮肤癌痒,可用热水擦浴,切忌用手搔伤皮肤,以免感染;预防褥疮的发生;
4、患者应根据肾功能采用合理饮食;正确用药及观察副作用;注意保暖,防止受凉,预防继发感染;注意劳逸结合,增加机体免疫力;定期门诊随访。
公司新闻 | 用户登录 | 用户注册 | 可口中心 | 搜索技巧 | 设为首页 | 广告服务 | 友情链接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
© 2005-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. KEKO.COM.CN 网站备案:京ICP备06064100
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所有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或建立镜像,禁止一切非授权转载、摘编和抄袭的行为,如有违反,追究法律责任。